2022庆祝59週年阁庆对聯

紫闕宗風振德善昭蘇恩光霈 登壇紹統凝教揚博愛瑞祥臻

2012年12月6日星期四

弟子與乾兒子



恭錄豐盛港德教會紫林閣鸞文戊子年四月初一日(5/5/2008 

道濟師尊降

玄柳揮玄   
杯搖燈影  
今夕人意薰酣  
與君歡敘  
把酒更清談  
祈願相偕老去  
問何時  
解去征衫  
歲年晚  
拓疆樹德   
情懷對斜陽  
立教善緣結 
開山立寺  
仁幟飄揚  
念夙子綠鬢 
今已毿毿  
往事果真成夢  
地北天南  
今皈來 
乾兒炫耀  
弟子又何堪

調寄滿庭芳~

道濟師尊降示

弟子與乾兒子,乃聖道與神道之區別也!
     夫,弟子者,宗風之承繼,代代相傳。孔夫子弟子三千,佛陀十大弟子,傳承衣缽。儒門千秋,弟子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未聞有乾兒子。
     乾兒者,乃古時鄉野之俗談也!斯時,窮鄉僻壤,文風不興,醫藥不昌興,若有稚齢童子,體弱多病,多災多難,為求快高長大,求助神明之護佑,故上契神明為乾兒。故時有所聞,某某乃菩薩之契子,某某又是聖帝之乾兒,為求心安,故見怪不怪!
     想當年本閣有一副閣長,自稱乃觀音菩薩之乾兒,故對菩薩敬奉虔誠,雖體殘不良于行,然,每次到閣必登樓禮佛,菩薩感其誠敬,故時時加持庇佑,其亦有所感應。故常常奉勸年輕信子,要多供奉菩薩。
心态最重要❤     乾兒子為求心安,本無可厚非,然,世風日下,人心叵測,有心人側身鸞殿,寄意廟宇,藉仙佛之名,以玄惑眾,探人之囊,以達其私有之圖,常藉神明之名,頒賜神爵,賜增乾兒,被探囊者,為求虛有之福報,獻上財物,以虛易虛,皆大歡喜,相引成河,信子迷惑,不知事假,有心人明知是假,若亦其真,如是虛偽相處,豈成世界,臻緣時一拍兩散,終歸烏有。
     瘋僧於聖門,歷代弟子眾多,以承聖緒,神宮亦有奉道濟,故道濟之乾兒子,亦滿天下也!罪過!罪過!
     弟子者,必守門規,代代相傳;乾兒者,隨緣應緣,緣生而聚,緣滅而散;故弟子與乾兒子,相去何止千里,諸生明乎?
自紫林柳箋第36  輯第17

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

传于东南亚华人中的新兴宗教——德教的历史及现状


世界宗教文化
德教是起源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流传并发扬于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华人中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德教会是德教的最重要的宗教组织形式,自1939年在中国潮阳创立了德教会的第一个阁——紫香阁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在广东特别是潮汕地区成立了二十多个德教会阁。二次大战结束后,德教先后传至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以“阁”或“善社”等为单位的、经政府合法注册的德教会组织,在上述三国已达至约二百个,“德友”数以万计,成为凝聚华人振兴传统道德、倡办慈善福利事业、交流信息、增进友谊的重要宗教组织。
一、 德教会的起源——潮汕德教会关于德教会的起源,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人们对德教历史的介绍,大多是根据传说和德教所尊奉的“师尊”的乩谕。有关德教会的初创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中国潮州。一九三九年,正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战火弥漫,烽烟四起,人民流离失所,挣扎在死亡线上。此时,潮阳县和平区英西港乡的杨瑞德等人,为祈祷战争平息,地方安宁,于是,乃设香案,以家藏的柳乩,祷请仙佛降鸾训谕,创立了德教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阁——紫香阁。紫香阁成立后,在宣扬道德,醒化人心的同时,致力于赠医疗疾,施赈恤难等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奠定了后来德教会阁发展的基本形式。紫香阁创立以后,接下来在潮汕地区大力发展德教的是马贵德和李怀德。1940年,马贵德在潮阳南薰乡自己的家舍,创立了德教会的第二个阁——紫清阁。1942年,马贵德又同几位同德一道在汕头市潮安街创立了德教会的第三个阁——紫和阁。据说,同年五月二十二日,诸佛仙尊降鸾于紫和阁,颁示《德教心典》经文,这部心典成为后来德教会最重要的典籍,一直为各国德友所普遍尊奉和念诵。同年,紫和阁德友又奉命到澄海寄德轩创组紫澄阁,并设立明德学校,借以培育英才。可以说,紫和阁在德教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原因有二:一者《德教心典》产生于此阁,从而使德教会有了自己统一的经典;二者紫和阁派人赴澄海协助创立紫澄阁之举,成为后来德教会开创新阁的范例。1944年孟春,李怀德于潮安龙溪区创立了紫阳阁,这也是潮汕德教会的第五阁。据德教文献称,是年秋月,德教所崇拜的柳春芳师尊降谕将老子的《道德经》改编为《德教意识》一书,初步确立了德教的教义和宗旨。同年三月,在马贵德和李怀德的协助下,又在汕头的镇华里创立了潮汕德教会的第六阁——紫雄阁。在以后的数年间,德教在潮汕地区相继创办了二十多个德教会阁。
二、 德教会在香港、新、马、泰的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教开始向潮汕之外发展。1947年,马贵德在香港盘含道创立紫苑阁,开香港德教会之先河。接着,又在香港和九龙创立了紫兰阁、紫因阁、紫蓉阁、紫香阁、紫靖阁等。这些德教会阁在宣扬道德教化的同时,纷纷参与赠医施药、振灾济贫等慈善事业,并设立德教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德教在海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德教会在东南亚的创立,掀开了德教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页。有关德教会在东南亚创立的第一所会阁的时间和地点,传说不一。据亚庇德教会紫瑞阁所编辑的《德教的概念与发展》一书所说,1947年泰国华侨林德悟在泰国首都曼谷创立了紫辰阁,接着,陈德泰又创立了紫玄阁,后来,紫玄与紫辰两阁又联合组成了玄辰总阁。1952年,在曼谷的景福寺创立了紫真阁。如此说属实,那末,1947创立的紫辰阁就应当是在东南亚的第一个德教会组织。然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1952年于新加坡创立的紫新阁,是东南亚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德教会会阁。紫新阁由李怀德协助创立,具体时间是1952年10月15日(农历)。1954年孟春,在马六甲创立了紫昌阁,同年三月一日(农历),在柔佛州创立了紫英阁,四月十八日,在槟城创立了紫云阁。德教会在新、马、泰等国首创以后,很快在当地华人中传播开来,数十年间,德教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德教组织遍布于乡镇和城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 德教的宗旨和基本教义
德教是一个宣扬道德教化的民间宗教,其中心精神是“道为宗”、“德为崇”,或者说“道为体,德为用”,道以理归,德以善臻。因此,“道”与“德”是德教立教之本。德教主张五教同宗,诸善归一德。认为道教的根本教义是“崇德”,佛教的根本教义是“慈悲”,儒教的
核心是“忠恕”,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是“博爱”,伊斯兰教的宗旨是“慈恕”,所有这些,都是世界各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德教崇奉五教,目的无非是发扬五教的美德精华,启发人类自己的良知,并在实际生活中奉行和实践。同时,德教认为,举凡世界上正信之宗教,皆以利人济物、修心济世为旨趣,因此,应当求同存异,融洽各教,统归一德,达致“德教一家亲”和大同世界的理想境界。德教的主旨是以“德”化人,奉守“教不离德,德不离身”的理念,尊崇古圣先贤,发扬他们的嘉言懿行,宣扬道德,扬善止恶,扶危济贫。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德教倡立“十章八则”作为德友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准则。所谓“十章”,即“十大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智;“八则”即“八大良规”,不欺、不伪、不贪、不妄、不骄、不怠、不怨、不恶。德教会是德教普化民间的组织形式,它是一个综合宗教与社会慈善福利事业为一体的民间社团,冠以“轩”、“观”、“宫”、“堂”、“社”、“阁”等多种名称,而以“阁”为基本单位。德德社是德教所崇奉的仙佛师尊的总称,会集了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民间信仰中的各路神灵。除了五教教主以外,还有玉皇大天尊关圣帝君,及柳春芳、杨筠松、张玄同、吴梦吾四位掌教师尊,还有道济佛尊(即济公活佛)、八仙之一的吕纯阳祖师等。扶乩是德教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动,是德教得以创立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环节。所谓“扶乩”又称“扶鸾”,是神人相通的一种方式。扶乩时,用一枝三叉柳枝,由两人执柳,一正一副,师尊降灵时,柳枝自然挥动,写出乩文,这乩文就是师尊的圣意。在德教会的发展历史中,扶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德教会阁的创立,还是《德教心典》的颁示,乃至德教会的一切重要会务,都要禀告师尊,然后由乩示指导,遵奉师命而行。扶乩是诸德友与德德社诸佛仙尊交感相通的重要途径,德教的诸多乩文,更成为德教会的珍贵文献和精神源泉。
四、 德教会的现状
经过近五十年的流传和发展,德教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当地社会特别是在当地华人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德教会组织遍布新、马、泰三国的各个角落,德教会所兴办的慈善机构、教育机构等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德友更是难以统计,吸引了社会各个届层的众多人士。目前,加入泰国德教慈善总会的德教会阁已有66个单位,还有数目不清的没有加入总会的会阁,全泰72府的大部分已成立有德教会组织。在只有300万人口的新加坡,现已有9个德教会组织。在马来西亚,德教会更是遍布与全马十二个州,总数在120个左右。其中,加入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的有90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被改写,新的德教会阁还在不断的诞生。现在,德教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在澳大利亚,已有堪培拉的紫洋阁、墨尔本的紫金阁,以及最近将在墨尔本和雪梨分别创立的紫成阁和紫乘阁;还有美国加里福尼亚旧金山的紫根阁及阿尔咸伯拉的紫金阁等。另外,在中国台湾的高雄等地,也已经有德教会的组织。
本文试图对德教作一泛泛的介绍,旨在使人们对德教有一个概略性的了解,主要参考了马来西亚亚庇德。
教会紫瑞阁所编辑的《德教的概念与发展》(2002年3月20日出版)一书,特此鸣谢。
(作者:华方田)

紫登阁49週年联欢宴会花絮

紫登阁庆祝49週年纪念典礼暨联欢宴会 30/11/2012 - PL Che杰作

照片
一把属于哥打丁宜的乐声,一位属于哥打丁宜的口琴家 。。。。。
二十多年前他给小哥打的小孩们带来无数对于童年玩意和小零食的美好回忆 ,如今他让哥打市民拥有一把道地的乐声。感谢黄亚树老师的乐声,感谢你无数次的诚意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