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庆祝59週年阁庆对聯

紫闕宗風振德善昭蘇恩光霈 登壇紹統凝教揚博愛瑞祥臻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為紫登鞠躬盡瘁-故總務黃炳乾先生

黃炳乾先生遺照 
轉載於紫登閣十二週年紀念特刊第九十頁
       
連任紫登十一屆總務-黃炳乾先生,因積勞成疾,醫藥無效,不幸於去年(一九七六年)五月中旬,撤手塵寰,使我們痛失了一位良友導師,也使紫登損失了一位能幹的舵手!

       黃炳乾先生,自從哥打丁宜德教會紫登閣成立,蟬聯總務,肩負中樞重責,策劃德業大計,今天紫登由此輝煌成就,一方面茍由於歷届董事諸功群策群力,諸同德熱忱支持,共輔而成,但黃先生有擘力能幹和高瞻遠矚眼光,次第完成德業,其功績確實不少。無可否認,黃炳乾先生賦性倔強,不阿權貴,這是他的特點,正是前賢司馬光所說:「人各有性,長短自栽,子欲為我不能,我而效子亦败矣」。所以大凡每一個人的個性,都是與生俱來,至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乃是後天造成的。黃先生的個性,雖然倔強,在他處理紫登閣十年當中,一切秉公行事,絕不偏私,這應是從事社會工作者所履行原則。不過,或者有時會因此而滋生小小誤會,認為近於獨裁,這樣的情形,在現社會是常有的事,不足為奇,其實我們對這樣的誤解,殊不能厚非,只是彼此自己能夠平心靜氣細加研討,先前所發生誤解,也必定會冰釋了。
       
       黃先生平生治事,不但有高瞻遠囑眼光,凡事都相當認真,有責任感,茲就舉一個例為證。黃先生私人事務,何以說是相當繁冗,他所經營的生意,由於店中人手不足,一切業務慨由其本人負責管理,其工作日以繼夜,非有重要事務,很少外出。一九七二年,紫登輪值德總服膺,黃先生膺任總務部長,公私事務,更加忙碌,在德總輪值期滿,德總太平服膺。黃先生爲了要移交紫登手續,一九七三年元旦八日下午匆匆和財政部長陳璧昌先生,聯袂乘機飛赴太平,出席紫平閣當晚召開之預備會議,並移交手續後,馬上和陳先生星夜乘機歸來,去也匆匆,來也匆匆,由此足見黃先生對德教熱忱和有責任感。世界是一個大舞臺,人人都在唱戲,生丑凈旦角色,樣樣俱全,黃先生在其一生當中,確實扮演過相當重要角色,雖然演出未見十分精采,可是已受在台下一部份觀眾的好評。

       如今,黃先生返璞歸真,留給我們的是一種深切情繫印象。黃先生育有二男三女,長男璧亮受完新加坡工藝學院課程後,即負笈扶桑深造,現任星洲某大機構高級職員,次男璧光管理其黃家私人事業,三位女公子亦皆受高深教育。均有錦繡前程,這可告慰黃先生在天之靈。

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天后圣母与星马华人

相传,一千年前的重阳日,妈祖得道昇天。
      不久,福建湄洲的乡民首先立庙奉祀她,供了六尊“开基妈”,时间在宋朝年间。
      妈祖的迈一千年至今,现供奉在鹿港天后宫仅存一尊“开基妈”。
      在华族信仰中,除了古代天地神祗外,对于历史上德行足为后人效法的人物,也往往供奉为神明。妈祖便是民间供奉最普遍的神祗之一。
      今年农历九月初九(阳历十月卅一日)是妈祖昇天一千周年。哥打丁宜天后宫委员会亦订於阳历五月七日至九日(农历三月廿一日至廿三日)于市区河边举行盛大庆典,其中包括迎送游行及演戏等。
      在星马沿海所建立的古庙,大都是航海者倡创的。是从崇祀天后圣母的神坛或茅庵发展起来的,那么一开始便把祂当作主要的神灵之一来供奉。奉祀天后圣母最多的是福建人,其次是海南人,後者对这个海上女神更加虔敬,各地琼州会馆都设有天后圣母的神位,並配祀水尾圣母。
      所谓天后圣母是康熙廿三年(1684 )给予闽南人所尊称“妈祖”底封号,有些福建人把祂尊称为“祖姑”,琼州人尊称为“婆祖”,客人尊称为“水母娘”,潮籍人亦尊称为“姑母”。康熙廿三年以前,先後被尊称为“通灵女神”,“南海女神”,“聖妃”“天上圣母“等尊称。
      天后圣母在中国宋代已经和航海有关,在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 ),妈祖的香火从福建莆田仙逰传到泉州,到了元朝,妈祖庙已经遍布海运和漕运所经过的沿海省份,南船往来,都要乞灵於广州,泉州等港口的天妃庙,它们每年都受到官方祭祀,民间的信奉,自不在话下。
妈祖飞升古迹
      据说,妈祖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在福建莆田(旧称兴化)的湄洲屿诞生,是巡检林愿的第六个女儿,名叫默娘。北宋的时候,年青茹素的祂能知人祸福,飞升後乡人立庙崇祀祂。到了南宋,乡民则称祂为一位神女,生而神异,能够说出别人的休咎,於廿八岁时飞升成神。进入民国以后,民间却以为祂下海救父而溺死,乡人感念祂的孝心,并且看祂的开显,就建庙供奉祂。据说遇到水旱疠疫,舟航危急的时候,有祷辄应。
      以前在航海者当中流传着不少天后圣母显聖的故事,姑且举例如下:-
      “永乐元年(1403 ),钦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至广州大星洋遭凤,舟将覆,舟工请祷天妃。祝曰:『奉命出使外邦,忽遭凤涛危险,身故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且数百人之命悬呼吸,望神妃救之!』,俄闻喧然吹声。一阵香风飒飒飘来,宛见神妃立於桅端。自此凤恬浪静,往返无虞。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官整理祖庙,自备宝钞五百贯,到湄屿致祭。”
      郑和的舰队下西洋七次(1405-1433) 舰上皆供奉天妃 。永乐七年(1409),他的舰队停泊在福建长乐县西南的太平港,准备再度下西洋的时候,他便在长乐创建“天妃宫”。郑和对妈祖的仰赖和感恩之心,可以从列(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中看出来:
      “。。。。。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诸番。。。。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烟雾之溟濛,或风浪之崔嵬,海洋之状,变态无时。而我之风帆高张,昼夜星驰,非仗神功,竭能康济?。。。。。及临外邦,其蛮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寇兵之聿暴掠者,殄灭之,海道由而清宁,番人赖以安业,皆神之助也。。。。。”。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掀起了信奉妈祖的热潮。从前海上交通工具不够精良,因凤使帆的技术常常是靠不住的。移民乘着帆船漂浮与浩淼的烟波之中,对着瞬息万变的风云,尤其到达惊涛骇浪,暗礁四伏的七洋洲(今西沙群岛周围)时,更是生死莫卜。这时候除了仰赖诸水神的庇佑以外,别无他法。妈祖左右带着顺风耳和千里眼两个助手,始终被认为最灵验的,因此祂成为移民和海员最信赖的守护神。
      明清时代的船舶都在舵楼上供奉天妃等水神。杨帆出海以前,船长和乘客通常先到当地的妈祖庙敬香膜拜,乘客们各棒一尊妈祖的分身上船,如果缺少分身的话,就讨个香火袋或神符,作为代替品。在一两个月内飘过重洋,平安抵达目的地以後,为了衷心感谢神灵默佑,便将带来的神灵或香火供奉在登陆的地点,或安家落户的地方,早晚礼拜。以後如果地方上人口增加,经济力量充足的话,便集资建庙,这是早期华裔移民的风俗习惯。
      根据黄昆福医生的考证,1727 年有一艘载着移民的帆船在南中国海遇到飓风,飘入吉兰丹万捷Bachok )海口,船上有福建漳州乡人林伯显。他登陆後乘小船到大港顶古舍(Kusia  )附近村落开垦。並在离开革地芽(keter eh)约六英里的刺仔脚督公村(Toh Kon  g Mek)建立一座土庙来奉祀从船上带来的妈祖神像,那便是目前“聖春宫”的前身。後来唐人坡的信徒觉得溯江而上,到“大妈庙聖春宫”去敬香不很方便,就在唐人坡建起庙来,规模扩大,称为“镇兴宫”。
       黄昆福医生死後,民间传说有灵异,附近的马来人称他为“大伯旺”(Toh Pa  wan190  5年,颜春水为他立碑,“聖春宫”及“镇兴宫”内都有林伯显的神位。
      唐人坡的“镇兴宫”是从前吉兰丹州华人的社会活动中心。每逢农历三月卅三日,妈祖诞辰都有演戏酬神,这时候全州各阶层的华人都前来庆祝,赌博,赶圩,异常热闹。可是这种盛况自日本占领时期,渐渐衰退,始终不能回复。
      上述发生在吉兰丹的是一个典型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窥见以前西马华人奉祀妈祖的一股过程和实际情况。
      东海岸的另一座妈祖庙是丁加奴“和兴宫”,宫内最古的文物是一个钟,上雕“嘉庆六年(公元一八一年)泉州府同安县张过立”其余的史籍,已经无法考查。
      除了移民以外,早期从中国南来的船舶每到一个码头都要醵金建庵,安置所供奉的神明,以便海员登陆时有个祈祷和憩息的场所。这种茅庵通常是用亚答和木材筑成的,真是简陋极了。如今物换星移,它们大都没有遗址可寻。
      槟城崇祀妈祖的主要场所是琼州会馆所附设的“天后宫”它是琼州人在本邦所建立的天后宫中最早的一间。恭中文物最古的是刻着同治九年(一八七零年)的木匾。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香火非常鼎盛,每年庆祝天后圣诞盛况,比起“观音诞”和“九皇爷”来,毫无逊色。到了战后,移民的浪潮消退了,社会日趋繁荣安定,除了沿海渔民以外,人们已经渐渐地庇佑他们祖先飘洋过海的妈祖婆冷落。槟城的情况如此,吉兰丹也没两样。
      马六甲没有独立性的妈祖庙,供奉妈祖的地方除了青云亭以外,还有宝山亭,琼州会馆,福建会馆,以及创建不久的兴安会馆和西河堂等。
      雪兰莪开埠比较迟,然而妈祖香火还是非常普遍,单在吉隆坡一区,就差不多十间华人寺庙崇奉妈祖。此外,西马各地华人渔村大都建有妈祖庙,如哥打丁宜亦拥有一间名为“天后宫”之百年妈祖庙,正确建立日期及史实,亦无法考证,它香火历久不衰,始终是本埠华裔的膜拜中心。

转载:紫登阁银禧纪念特刊(1988)第二五四、五、六页

撰稿人简介:陈小明同德,曾任紫登副中文书,是前星洲日报资深通讯记者。年青时,活跃参与领导本坡青年团体,年青有为。於八十年初,与其姐夫合创花园树种场。从此开创其种植事业。陈德兄秉公任直,长袖善舞,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