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星期二

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改變命運你可以做的十大善行! 

 了凡先生曾被認定做不了大官,沒有子嗣,後來在雲谷禪師的交流下知道“命由我做,福自己求。”於是開始做善事,改變自身命運,最終活到六十多歲,生了兒子,也當官大官。那麼如何做善事,前面分享了八篇了凡先生闡述的八個辨別善惡的標準,“真與假”“端與曲”“陰與陽”“是與非”“偏與正”“半與滿”“大與小”“難與易”,並將其歸結於一“誠”字。

 這些善惡標準告訴我們,一個人要積德行善與是否有錢,是否捐多少錢並沒有關係,這和什麼有關係呢?和你的最初的初心、發心有關,在於你是否一心利他,在於你是否一開始並不在乎一定做善事,在於你開始從內心想做這件。了凡先生意思到若只有判斷善惡的標準,只說明行善的原則還遠遠不夠,還應該說明如何正確地行善事。

 於是在明確如何判斷孰善孰惡之後,以人內心的良知為出發點,列舉了種德之事的十大綱要: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捨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

 1與人為善:有一部經典叫《太上感應篇》,書里就講到,“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吉人”就是有福的人。這些人他們怎麼生活呢?常常說人家的長處、好處、苦處,常常看人家的長處、好處、苦處,與人為善。每天做這三件事情,三年下來福氣就來了。我們自己每一天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利他的心思,多為他人想一想,看見有困難幫一幫,看見有疑惑就解答一下。我們要處處為他人著想,看到別人遇到困難就幫一把,看到別人有困惑,就幫助答疑解惑。

 2愛敬存心: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里提到張鳳箎先生的兒子對袁煥仙居士的回答:“我父親其實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他不過是能做到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視眾生如子女,第二件事是視子女亦如眾生。”第一件事表示對待眾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果說視眾生如子女我們勉強能做到,那視子女如眾生,難度就相當大了。

 對於第二件事對待自己的孩子也跟對對待眾生一樣,這個難度就更大。“愛敬存心”是對上天有敬畏之心,對老人孩子有仁愛之心,對社會有責任感。就是我們要有平等心。什麼平等?一切平等。聖人、賢人和惡人、凡夫、小人是平等的;關係跟我親近一點的和疏遠一點的是平等的;這個人地位是高貴一點的,或是卑賤一點的,也是平等的。

 3成人之美:《論語》里提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意思是說,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小人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多生利他之心,幫助他人的心,助人為樂,相互友愛互助。見對方有能力,就可以從事為之輔助、贊助上言,讓對方竭盡所能;若是看見對方的缺點或者短板,若能幫助對方改進,不斷得到提升和充實,也是一樁美事。

 4勸人為善:引導一個人向上向善,這是很大的功德。從歷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別人的優點、長處,自己來實行善事。古代禹聽到誰說善言,就向誰敬禮。舜從中莊稼、做陶器、當漁夫,後來直到天子,就是把別人身上的長處美德學過來,拋棄自身的短處。吸收別人的優點來自己行善,這便是偕同別人一道行善。

 5救人危急:古語也說: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好!在一個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伸出援手,可以說是人生大恩。這就是救人、救急一定要在人家最急難處,及時地出手解救,不可以因循懈怠,推脫,我們義之所在叫做什麼?在所必為,盡全力去做,就是救人危急。比如別人可能有委屈,你幫他伸冤昭雪;或者以另一種智慧解開心結,不在糾結於其內。比如有孩子患有特殊的疾病,治療需要幾十萬而對方負擔不起,於是你多方聯絡,多地愛心捐贈,幫助他危難化解了。

 而《了凡四訓》里最讓人有真正幫助的是,激發每一個的內驅力,去堅強不息奮鬥,朝著自己的目標去改變命運。

 6興建大利: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而種田最怕兩件事,一個是怕沒水,一個是怕水災。有大禹治水疏濬九州,才有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基礎。有都江堰的引閩江的水進寶瓶口,與關中平原的鄭國渠共同助力,秦國得到兩塊天府之地,關中的八百里秦川、成都平原成為秦國的大糧倉,為戰略資源,最後吞併了中原的六個大國打下基礎。我見到過老家有的一位鄰居,從年輕時喜歡除路邊野,方便行人行走,一做就是幾十年,後來活到九十多歲才去世。方便大眾,就是大功德一件。

 7捨財作福:有一句諺語“捨得,捨得,捨了以後才能得”。一個人之所以能有很大的福氣,跟他的心量有關。心量大、願意幫助他人,也就給自己帶來獲得別人幫助的機會。稻盛和夫先生在65歲退休之前開創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非常會經營。但是到了65歲就出家,徹底退出管理,把兩家企業都捨掉。出家三年之後,回到人間繼續講學,79歲接掌瀕臨破產的日本國家航空公司,半年之內使其扭虧為盈,然後再次退出。這就屬於典型的能捨。

 日常生活吃穿住行都離不開錢財,所以我們對錢財就很重視。可以是從錢財佈施開始做起,既可以去除慳吝之心,也可以濟人之急。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訓練,剛開始可能比較勉強,終則泰然。如果一心貪念錢財,把所有的錢財都歸集自身,揮霍無度,窮奢極欲,這就是執著。所以捨和不捨,是在心上。

 8護持正法:“非聖書,屏勿視”,讀經典,講經典,參經典,用經典,傳經典。傳播正能量,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讀經典既培養我們善的念頭,又養我們的精氣神,這件事情就是最大的善事。例如在家裡把《了凡四訓》拿出來讀,整個家充滿了正氣,一家都受福。

 9敬重尊長:《弟子規》里提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在家的時候孝順,把父母當作自己修煉品格的對象。行走社會,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時候,能夠把別人視為自己的兄弟,真心相待,尊敬別人,將他人當作自我修煉的對象。見人不誇誇其談,遇事不信口雌黃。能夠愛更多普通的人,親近有德行的人。對我們來說,愛這個世界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有能力愛更多的人,永遠考慮到他人的感受,這就是“大愛”,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10愛惜物命:《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的宗旨,在於彰顯光明的品德;在於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並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過自新、棄惡從善;在於讓整個社會都能達到完美的道德之境並長久地保持下去。

 了凡先生在這一段反復提到惻隱之心,說白了就是同情心,是仁者的愛物之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下物質豐富的年代,更要懂得節儉,珍惜糧食,不浪費。最後以上就是《了凡四訓》中的十大善行,如果你也想要改變現狀,改變命運,正確地積德行善就來向了凡先生學習吧。通過踐行這些善行,從內而外改變自己,改变现状进而改变命运,为自己和他人

(轉載自網絡)

***********************************************************************************

《了凡四訓》簡介

#改運 能靠自己,正向思維#

  《了凡四訓》作者爲明朝的袁了凡,這部經典主要講述了袁了凡通過修行,改變命運的故事。

全書分爲四部分,分別是:《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立命》講述了袁了凡如何通過信仰,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改過》則講述如何通過改過自新,消除業障

《積善》闡述了積善行善的重要性

《謙德》則強調了謙虛謹慎的品質

  改變命運的方法主要包括修行、積德行善、持咒唸佛等,通過這些方法,人們可以消除業障,改變命運,提升運勢,同時強調了因果律,所以一個人的命運是由他的行爲和思想所決定的,要想改變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行爲和思想。

  #了凡四訓 積德行善,從而達到改變命運、提升運勢的目的。

 

資料來源:準提老師學術研究